1. 场景与业务需求
1.1 典型关键负载(按区域)
工艺区(洁净室):光刻(EUV/DUV)、刻蚀、PVD/CVD/ALD、离子注入、CMP、清洗与烘烤、计量与检验(CD-SEM、AFM)。
Sub-Fab/公用工程:真空泵与干泵控制、废气/废液处理与焚烧(Abatement)控制、化学品与SLURRY配送、UPW/废水站、CDA/N₂/特气面板PLC。
厂务与环境:AMHS(载具缓存、OHT/轨道车)、洁净空调(MAU/FFU控制)、BAS/消防、应急照明。
IT与控制中心:MES/APS、设备接口中间件、FDC/SPC服务器、虚拟化与存储、网络与安全设备、时钟同步。
1.2 业务目标与电能质量
设备“安全态”与“晶圆保全”:突然失电前完成抽气/充氮/腔体Purge/晶圆退片或驻留保护。
零切换/低畸变:应对电压暂降、短时中断、频繁切换;对非线性/脉动负载(RF、脉冲电源、VFD)保持低THD。
冗余/可维护:N+1/N+N架构、不停电检修;空间受限、密度高、易扩容。
可视与可审计:统一接入FMS/SCADA/DCIM,满足分级权限与安全审计。
低TCO:高效率曲线、策略化控电、预测性维护与快速回充。
2. 总体架构(厂级→工艺Bay→机柜/设备)
2.1 双母线与分区供电
上游市电A/B与柴油机/储能构成A/B双母线。
厂级/车间级三相UPS形成A/B冗余列,下行至各工艺Bay/机房列头柜。
机柜/设备端:双电源设备直接接A/B;单电源设备用ATS/STS(先断后合)获得不间断冗余。
2.2 UPS分层配置
核心/IT层:模块化三相UPS(20–200 kW/柜),并机N+1,支撑MES/存储/网络与指挥中心30–60 min。
工艺Bay层:就近设置10–60 kVA三相或小三相UPS,为设备控制柜、计量与关键外设供电10–30 min。
设备就地层:1–6 kVA单相UPS接入设备控制器、环控/气路面板、真空阀与传感器,5–15 min完成停机序列。
Sub-Fab层:干泵与焚烧控制回路在UPS上,动力侧不接或仅保关阀与控制,避免超大后备。
2.3 旁路与检修
UPS内置静态旁路保障故障/过载时瞬时接管。
每台UPS配维护旁路(MBP)与清晰的停送电票,确保不停电检修。
3. 选型策略与电能质量控制
3.1 拓扑与形态
统一采用在线双变换(VFI),满足零切换与低THD;电网质量良好时可启用高效模式(自动回切)。
模块化UPS优先:功率密度高、热插拔、MTTR低,适合Fab扩产节奏;机柜/机台附近用塔式/机架RT机型。
3.2 容量与冗余
负载核算:
UPS选型:
输出PF=1机型优先(kVA≈kW);对脉动/冲击负载核对浪涌/峰值电流与逆变器过载能力(如125%/10 min、150%/1 min)。
冗余策略:N+1起步,IT核心或牵引多Bay建议N+N;并机控制避免单点(等主均衡思想)。
3.3 谐波与EMI
上游以高输入PF/低谐波整流减小冲击;必要时入口滤波与相间均衡。
对敏感计量设备(CD-SEM等)保持接地/屏蔽一致性,抑制共模干扰。
3.4 电池与后备分钟数
VRLA:5–30 min经济方案;锂电:15–60 min、占地小、回充快、寿命长。
工艺设备:10–30 min(完成抽气、充氮、停车序列);AMHS:15–30 min(车辆回库/下线);IT:30–60 min。
近似估算:
实施时按倍率/温度/老化与最低母线电压校核,并以回充≤4–8h反推充电电流与组数。
4. 配电、末端与工艺联动
选择性配合:列头柜→分支→设备端断路器整定,确保故障选择性跳闸。
机柜ATS/STS:单电源机台实现毫秒级切换;机台内部“控制与动力”电源分域,UPS仅接控制与关键阀件。
ePDU/BCM:插座/回路计量与分组上电/延时/重启;异常时先保关键回路、延时关断非关键冷却或外围,拉长有效续航。
工艺“安全态”脚本:UPS事件触发机台安全停机序列(退片、关阀、惰性气体置换、真空状态保持)。
5. 监控、联动与网络安全
就地HMI:输入/输出、电池SOH/SOC、效率、告警与趋势;
集中监控:UPS/电池/ePDU/ATS接入FMS/SCADA/DCIM(SNMPv3/REST/Modbus/BACnet),统一告警与报表;
自动化联动:根据剩余后备时间/荷电量/温度阈值触发工艺停机脚本、AMHS下线/回库、IT顺序关机或迁移;
安全基线:强认证、协议白名单、分权分域、日志留存与固件管控;关键区可采用监控只读与隔离网段。
6. 实施与测试
6.1 里程碑
需求冻结→设计联审(单线、配电、接地/屏蔽、SPD、消防/泄压)→FAT→进场安装→SAT→试运行→移交培训。
6.2 测试清单(摘选)
通道:整流/逆变/静态旁路/维护旁路功能与切换时间;
负载:过载能力、脉冲电流应对、效率/热像;
电池:自检、容量、回充时限、温补;锂电核对BMS点表、分舱/灭火与泄压;
工艺联动:不同分钟数下的安全态演练;AMHS下线/回库;IT顺序关机;
监控:点表核验、Trap/邮件/工单链路、账号与审计。
7. 运维与SLA
7×24远程监测与本地值守;预测性维护(趋势、健康度SOH、更换建议)。
巡检:月度外观/端子、季度内阻/温度与日志、年度容量/演练;
备件与电池周转库、回收合规;MTTR按小时级目标。
8. 参考BOM(可按Bay复制)
| 子系统 | 设备 | 关键参数 | 数量/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厂级UPS | 模块化三相UPS | 40–200 kW/柜,N+1,并机接口 | 1–N套/机房 |
| Bay级UPS | 三相/小三相UPS | 10–60 kVA,VFI,外接电池 | 每Bay 1套 |
| 设备就地UPS | 单相UPS | 1–6 kVA,RT形态 | 机台/控制柜 |
| 电池系统 | VRLA/锂电 | 10–60 min;温补/自检/BMS | 按分钟数配置 |
| 切换 | ATS/STS | 16–63 A(先断后合) | 单电源机台 |
| 配电 | 列头柜/配电箱 | 选择性配合、SPD分级 | 每区若干 |
| ePDU/BCM | 智能配电 | 插座/回路计量+远程开关 | 每机柜1–2台 |
| 监控 | 网管/工业网关 | SNMPv3/REST/Modbus/BACnet | 1套/区 |
| 环境 | 温湿/门磁/烟感/水浸 | 干接点/总线型 | 需求点位 |
9. 方案价值
更稳:VFI在线、A/B双母线、N+1/N+N冗余、ATS/STS与旁路完善,工艺安全停机可验证。
更省:高效率曲线+高效模式+插座级策略,降低PUE与停线损失;锂电节省占地与回充时间。
更易管:统一监控、分级权限与可审计,电力—工艺—IT联动闭环。
更易扩:模块化与分层架构,随扩产滚动扩容,BOM可复用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