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场景与目标
典型场景
超大/云数据中心、园区级数据中心、行业私有云与企业核心机房、边缘/微型数据中心(MDC)。
业务目标
供电连续性:应对电压暂降/瞬断/停电,实现零切换或可控切换;
高可用架构:N+1、N+N、2N、2N+1 等冗余;
高电能质量:稳压稳频、低谐波、对非线性 IT 负载友好;
可视可管与可审计:集中监控、事件追溯、分权分域;
能效与TCO:高效率、策略化控电、可持续扩容、低维护成本。
2. 总体架构(从上到下)
2.1 上游与母线
市电A/B 或 市电+发电机 → A/B双母线(有源或同步两路)。
发电机自启动与同步控制满足设计基准停电时间窗(如 ≤15s),UPS承担过渡供电。
2.2 UPS层
大型/核心机房:三相模块化UPS为主(单柜 20–300 kW 粒度),并机N+1/2N,按白/灰空间分区供电;
边缘/微型DC:1–20 kVA 单相/小三相 在线双变换(VFI),可外接电池或一体化电池柜;
双母线形态:
Tier III 常见:UPS 并机 N+1,配 系统旁路,下游双路配电;
Tier IV 常见:2N 两套完全独立 UPS 系统,关键 IT 负载双电源进线,末端可少用或不用静态切换开关(STS)。
2.3 末端配电
列头柜(RPP)/母线槽(Busway) → 机柜 PDU/ePDU;
双电源服务器直挂 A/B;单电源设备+ 机柜ATS/STS 实现不间断冗余(先断后合、毫秒级切换);
重点实现保护选择性配合与回路标识,避免故障放大。
2.4 旁路与检修
UPS 内置静态旁路(过载/内部故障快速接管);
每台 UPS 配维护旁路(MBP),实现不停电检修;
系统级旁路(SBB/SBM)用于并机系统整体维护与测试。
3. 选型策略与容量计算
3.1 拓扑与形态
关键业务统一采用 在线双变换(VFI);电网质量良好时可启用高效/节能模式(自动回切保护)。
形态优先模块化UPS(热插拔、MTTR 低、滚动扩容),一体式用于边缘或配电受限场景。
3.2 容量与冗余
真实功率核算:
UPS 选型(以 PF=1 机型优先):
并机冗余:核心机房建议 N+1 起步;对关键云区或金融生产区可采用 2N/N+N。
3.3 电池与后备时间
VRLA 铅酸:经济、成熟,适合 3–15 分钟“过渡至油机”;
锂电(LFP/NMC):占地更小、寿命更长、回充更快,适合 10–30(60)分钟与空间紧张场景;
估算(恒功率近似):
工程校核需计入倍率/温度/老化/最低母线电压与线损;以回充时限(如 ≤4–8h)反推充电电流与电池组数。
公共电池 vs 分布式电池:公共电池利于集中维护,分布式利于分区扩容与配线简化;按空间/消防/维护策略选择。
3.4 动态能力与电能质量
校核逆变器**过载(如 125%/10min、150%/1min)**与短时冲击承受;
输入侧高功率因数、低谐波电流设计,兼顾发电机与市电兼容性。
4. 配电与联动设计(可复制的落地做法)
A/B 路到底:从 UPS 母线到 RPP/Busway 再到机柜,确保两路物理隔离与路径独立。
机柜级策略:ePDU 实现插座/回路计量与分组上电/延时/重启,异常时先保关键负载,延时关断非关键负载,拉长有效续航。
ATS/STS:单电源设备通过先断后合切换,切换判稳、回切延迟可配置;
保护与SPD:上/下游断路器整定确保选择性跳闸;SPD 分级(B/C/D)与等电位接地抑制浪涌。
5. 监控、联动与网络安全
就地 HMI:输入/输出、电池 SOH/SOC、效率、事件/告警与趋势一屏可视;
集中监控:UPS/电池/ePDU/ATS 接入 DCIM/动环平台(SNMPv3/REST/Modbus/BACnet),多通道告警(短信/邮件/工单/Webhook);
自动化联动:按剩余后备时间/荷电量/温度触发顺序关机或虚拟化迁移;
安全基线:强认证、最小权限、协议白名单、访问审计、受控固件升级;边缘站点支持集中基线与批量任务。
6. 能效与TCO优化
双变换高效率曲线 + 高效模式(电网合格时启用、异常毫秒级回切);
模块休眠/负载聚合:并机与冗余场景下聚合负载至高效区运行,其他模块进入待机;
短风道与冷/热通道协同:UPS 柜体与配电就近布置,减少配线与冷量损耗;
分项计量:入口/回路/插座级计量,形成能耗报表与热点分析,支撑 PUE 优化与容量规划。
7. 实施与测试
7.1 项目阶段
方案冻结(单线、冗余、选择性配合、接地与 SPD)→ 设计联审 → FAT → 进场安装 → SAT → 试运行与移交培训。
7.2 测试清单(摘选)
通道:整流/逆变/静态旁路/维护旁路功能与切换时间;
负载:效率曲线、过载与冲击能力、热成像;
电池:自检、容量、回充时限、温度补偿;锂电核对 BMS 点表、消防/分舱/泄压;
联动:顺序关机/迁移演练、ATS/STS 切换与回切判稳、告警链路与账号审计。
8. 运维与SLA
7×24 远程监测与现场快速响应;
巡检:月度外观/端子复紧,季度内阻/日志与固件审计,年度容量/联动演练;
预测性维护:趋势、健康度(SOH)、更换建议与备件策略;
电池回收合规与绿色处置;目标 MTTR 小时级。
9. 参考BOM(可按机房规模复制)
| 子系统 | 设备 | 关键参数 | 数量/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UPS 主系统 | 三相模块化UPS | 40–300 kW/柜,N+1/2N,并机接口 | 1–N 套/区 |
| 边缘/机柜UPS | 单相/小三相 VFI | 1–20 kVA,外接电池可选 | 视边缘/MDC |
| 电池系统 | VRLA/锂电 | 5–30(60)min;温补/自检/BMS | 按分钟数配置 |
| 系统旁路 | SBB/SBM | 静态+维护旁路 | 并机系统配套 |
| 配电 | RPP/Busway/ePDU | 双母线、计量与远程开关 | 列/柜配套 |
| 切换 | ATS/STS | 16–63A,先断后合,Web/SNMP | 单电源设备 |
| 监控 | DCIM/网管卡 | SNMPv3/REST/Modbus/BACnet | 1 套/机房 |
| 环境 | 温湿/门磁/烟感/水浸 | 干接点/总线型 | 需求点位 |
10. 方案价值
更稳:VFI 在线、A/B 双母线、N+1/2N 冗余、ATS/STS 与旁路完善,关键负载零中断;
更省:高效率曲线 + 高效模式 + 模块休眠 + 精细计量,降低 PUE 与综合电费;
更易管:开放协议接入 DCIM,顺序关机/迁移联动,日志可审计;
更易扩:模块化与双母线架构,随业务增长滚动扩容,BOM 可复用。

